10月8日上午,由重慶大學、重慶市科學技術局聯合主辦的“一帶一路”大學校長論壇暨“一帶一路”大學與可持續發展大會在重慶舉行。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及國內高校校長及代表、教師代表、留學生代表近200人參加會議。
大會現場。鄒樂攝
與會嘉賓圍繞“大學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可持續發展的角色與責任”“科技創新與新質生產力:‘一帶一路’大學的機遇與挑戰”兩大議題,共同探討高校應對全球挑戰、推動可持續發展,以及促進科技創新與新質生產力建設的經驗和思考,共同推動全球高校間更廣泛、更深層次的合作。
“高校作為知識創新和技術轉化的重要力量,在推動各國實現可持續發展進程中肩負著不可或缺的使命和責任。”“一帶一路”大學科技合作聯盟主席、重慶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樹新表示,長期以來,重慶大學一直致力于推動科技創新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去年發起成立的“一帶一路”大學科技合作聯盟,共有來自11個國家的15所高校參與,目前在科研合作、人才交流、成果轉化等方面都取得了積極進展。
王樹新說,希望通過此次會議,能夠進一步加強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高校之間的緊密合作,共同推動科研成果的轉化與應用,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為全球可持續發展提供新方案,助力共建“一帶一路”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會議期間,高校師生代表還圍繞如何通過大學間的跨國合作推動綠色技術和智能制造領域的創新、發展中國家在可持續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挑戰與機遇等問題踴躍提問。與會高校校長以全球化視野、國際化認知,分享了各校的理念、實踐和未來思考。
當天下午舉行了“一帶一路”大學科技合作聯盟第二次理事會暨專題工作組會議,總結了聯盟2024年工作進展,部署了下一年工作計劃,并為西北工業大學、緬甸仰光大學、匈牙利德布勒森大學等3個新增成員單位現場授牌。會議結束后,重慶大學與白俄羅斯國立大學簽署了合作備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