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科睿唯安發布《期刊引證報告》(JCR 2023),重慶大學主辦的兩種英文期刊國際影響力再創佳績。《鎂合金學報(英文)》(簡稱JMA)的影響因子為15.8,連續4年位列全球SCIE收錄的冶金與冶金工程類期刊第1位(1/90)。《納米材料科學(英文)》(簡稱NMS)影響因子達12.6,較去年增長27.3%,位列2個學科Q1區(約TOP10%),其中Nanoscience & nanotechnology學科列ESCI期刊的第1位。
JMA由重慶大學于2013年創辦,潘復生院士任主編,彭曉東教授任常務副主編,編委由來自全球23個國家的鎂合金領域知名專家構成,期刊實現了快速高質量發展,于2019年成功入選“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領軍期刊(全國僅22種),是我國金屬材料與冶金領域唯一的國家領軍國際期刊,目前已成為國際上最具影響力的冶金材料類學術刊物之一。
NMS由原《重慶大學學報(英文版)》變更刊名而來,2019年3月創刊,呂堅院士任主編,21個國家的126位知名專家(院士33位)任編委,該刊已報道包括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Konstantin Novoselov教授在內約30位院士團隊的研究成果,獲得了良好的學術影響和社會效益。
近年來,重慶大學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一流學術期刊、一流學術平臺建設的重要批示和指示精神,高度重視學術期刊發展工作,推進高水平學術期刊培育建設,強化頂層設計,遵循“強化工科、夯實理科、振興文科、繁榮社科、拓展醫科、提升信科”的學科發展思路,扎實推進學術期刊發展規劃落實,出臺加強高水平學術期刊建設的意見和配套支持政策,把高水平學術期刊建設納入“雙一流”學科建設重點支持計劃項目,啟動實施高水平學術期刊培育資助計劃;瞄準前沿、交叉、新興學科方向,以全面提升現刊質量和培育創辦高起點新刊為路徑,充分挖掘學科資源,建設高品質期刊,聚力打造高水平學術期刊方陣,構建高水平集約化辦刊支撐系統,全面推動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
通過多年建設和發展,重慶大學學術期刊的創新引領力顯著提高,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學術組織力大幅提升,人才凝聚力逐步增強。學校目前主辦學術期刊15種,正在創辦英文新刊5種,到2024年年底,期刊規模將達20種,較之“十三五”的期刊規模翻一番。未來,重慶大學將持續推進學術期刊與科研創新協同發展,進一步加強期刊國際化、品牌化、專業化和數字化發展,提升期刊國際競爭力、學術傳播力和社會影響力,打造國際品牌期刊,為“雙一流”建設和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力量。
來源:社科處
作者:鄧云 顏永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