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3日,由重慶大學可持續發展研究院主辦,重慶大學工程科教戰略研究中心、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重慶研究院、重慶人才發展研究院協辦的“長江大保護與區域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論壇在A校區主教506會議室舉行。
論壇邀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周宏春研究員、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王振研究員、武漢大學王樹義教授、華東師范大學曾剛教授、浙江大學余瀟楓教授出席會議并作主題發言。重慶市委宣傳部、市發改委、市人民政府政策研究室、市綜合經濟研究院等部門負責人和重慶師范大學、西南政法大學、重慶交通大學、重慶工商大學、重慶郵電大學等高校教師受邀參會。
重慶大學黨委副書記馮業棟,重慶大學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重慶大學原黨委常務副書記陳德敏,黨辦校辦、宣傳部、社科處、工程科教戰略研究中心等單位相關負責人及相關學科、學院教師和研究生參加論壇。重慶大學社科處處長、期刊社社長兼總編輯、工程科教戰略研究中心主任袁文全和陳德敏共同主持論壇。
馮業棟在致辭中表示,本次論壇以“長江大保護與區域綠色發展”為主題,在各位專家的積極參與和大力支持下,論壇必將在促進長江區域協同、服務區域高質量綠色發展等方面起到重要的咨政作用。學校也將借此次機會,學習借鑒各位專家的新理念、新認識和新成果,不斷提升智庫建設水平。
陳德敏從長江經濟帶及城市集群的突出地位與作用為切入點,向各位參會嘉賓介紹了長江大保護與上游地區綠色發展背景與重難點,提出了謀長遠之勢、行長久之策、建久安之基的六條認識與建議。
周宏春、王振、王樹義、曾剛、余瀟楓幾位專家學者分別以“長江經濟帶綠色低碳轉型與可持續發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以高水平環境司法保護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之管見”“數智時代綠色發展的安全算法升級——兼談長江大保護與區域綠色發展”為題作主旨發言。
周宏春強調,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要置于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考慮。長江經濟帶雖為一體,但各地區的資源條件、發展基礎、產業特征、人員素質及其結構均不同,在未來的發展中,應當因地制宜,分類施策。長江經濟帶綠色低碳發展需要以經濟繁榮為基礎、創新驅動謀項目、系統集成開新途、持續發展為目標,同時要有“頂天立地”的頂層設計。
王振表示,長江經濟帶區域城鄉間仍然存在較大差距,如何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對長江經濟帶加快建設中國式現代化、實現區域城鄉共同富裕極其重要。他從城鄉融合共同富裕的視角,細數鄉村生態優勢的生態農業、美麗鄉村、低碳零碳三大類型及其價值實現路徑,提出鄉村生態優勢轉化為鄉村產業興旺優勢需要破解的瓶頸問題。
王樹義提出,欲對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提供高水平的環境司法保護,必須對長江流域或者長江經濟帶區域的環境司法機構進行改革的觀點。他建議,改革長江經濟帶區域的環境審判機構,設立長江經濟帶區域的專門長江生態法院或長江環境法院,對長江經濟帶區域的環境資源案件進行集中管轄,統一裁判標準或尺度,以高水平環境資源審判工作助力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曾剛從發展背景入手,詳細介紹了我國長江經濟帶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現狀的評價方法及評價結果,提出進一步明確長江經濟帶建設思路;充分認識生態環境保護的價值;創新環保機制,加大環保投入;因地制宜,建設美麗長江;構建新基建、城市群、產業體系的三者聯動發展新機制等建議。
余瀟楓將安全算法升級與長江大保護與區域綠色發展相結合。他認為,對于國家而言,生態安全是國家和民族的生存條件和物質基礎,綠色發展的安全算法升級應遵循生態立國,數字化與綠色化協調,推行綠色政治、綠色經濟、綠色生活和綠色教育,不斷促成綠色發展安全算法的升級的方針。
重慶市綜合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黃利軍、重慶市發改委長江處副處長吳文彪等與會嘉賓,結合專家所作報告內容和下一步工作方向進行了研討交流。
本次論壇以長江經濟帶綠色高質量發展、長江經濟帶產業鏈現代化、長江經濟帶聚集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為方向,以“長江大保護與區域綠色發展”為主題,論壇內容豐富,專家觀點精彩紛呈,意見建議具有針對性,為促進長江地區協同、服務區域高質量綠色發展發揮了應有作用。
攝影:吳友華 李羿柯 劉芷麟